3、末滑升
滑升至接近顶部时,后一层砼应一次浇筑完毕,砼必须在一个水平面上。
停滑方法:在后一层砼浇筑后4小时内,应每隔半小时提升一次,直到混凝土不再与模板粘结为止。
4、停滑方法
在后一层砼浇筑后4小时内,应每隔半小时提升一次,直到混凝土不再与模板粘结为止。
2)内外吊脚手架
滑模操作平台系统的吊脚手架是用于仓壁脱模后进行表面整修和检查等使用的,故要求其装卸灵活,安全可靠。吊挂平台设计宽0.8m,一般内吊脚手架挂在提升架和操作平台的桁架上,外吊脚手架挂在外平台钢管桁架上。在吊脚手架的外侧应设置不低于1.8m防护栏杆,满挂安全网。内侧设置不低于1.2m防护栏杆,栏杆水平杆间距不少于400mm,并设置180mm高踢脚板及满挂安全网。在用喷水养护砼时,喷水管附在吊脚手架下。吊架采用Φ16圆钢制作。详见后附图2。
3)上下操作平台通道
上下平台通道采用钢质挂直爬梯,挂在上层平台的钢梁上,上平台开孔(销轴式活动盖板)作为入口,在直爬梯上下周边范围内满挂安全网。
4、施工精度控制系统
1)水平度控制:每日由测量人员用水准仪进行两次水平控制,其他时间滑模均由透明水平管进行控制,每次提升过程中的限位卡位置使用激光扫平仪打点标记控制。
2)垂直度控制:在筒壁中心和内侧300mm轴线位置上设控制点,用15kg大线坠控制筒壁的垂直度和扭转;每次提升由测量人员监测。
4.1 滑模结构布置形式
1、提升方式:滑模提升方式为支承杆埋入式。
2、支承杆埋入式的特点:
支承杆埋入式滑模是在提升架上安置千斤顶,支承杆选用Φ48x3.5钢管,并插于混凝土中,千斤顶采用QYD-60型。主要由模板、围圈、加固、提升架、内外平台、爬杆、千斤顶、高压油管、液压控制台等组成。此种施工方法,在滑升过程中,支承杆一直插在混凝土库壁中,整个滑升系统比较稳定、安全,能够确保工程质量。
4.2 滑模方案设计
基础施工完成后,在周边甩出筒壁钢筋处进行混凝土凿毛,并用清水冲洗,漏出石子,然后开始进行滑模设备安装。滑模装置包括: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液压提升系统、施工精度控制系统及水电配套系统。
1、模板系统
滑升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围圈、提升架,其作用是根据已知图示尺寸和结构特点组成成型结构,用于砼成型。其在滑升时,承受新浇砼的侧压力和模板与砼之间的摩阻力,并将荷载传递给支承杆。模板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结构成型要求,还必须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适应滑升各个阶段结构的变化要求便于调整。
1)模板外模采用4mm厚花纹钢板,内模采用2012.2512标准钢模板配以少量的1512及1012组合钢模板,模板连接及固定采用U型卡和铁丝绑扎,U型卡拼接(每条拼缝不少于3个)。
2)安装好的模板单面倾斜度:内模板垂直,外模板上口向内倾斜。
3)模板采用平整度较好钢模板,拼缝严密,表面平整。
4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滑模装置各种构件的制作应符合有关钢结构制作规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构件表面(除支承杆及接触砼的模板表面)均应刷防锈涂料。滑模装置的组装,应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进行,其组装的偏差应符合规定。
2、模板的制安、拼装满足建筑物结构外形,制作允许偏差不超过规范的规定,保证牢固可靠;模板表面涂脱模剂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平整。
3、竖向钢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每一水平截面内不应多于垂直钢筋总数的25%;水平钢筋的接头也应交错分布,在每一垂直截面内,不应多于水平钢筋总数的25%。
4、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用钢筋保持,沿模板的周长每1m长度内不少于1个;井身钢筋保护层的误差不得超过+10、-5㎜,间距的误差不得超过±20㎜。
5、安装移置模板时,内模应支顶牢固,以防止变形,外模板应捆紧,缝隙要堵严。
6、滑模在滑升中出现扭转时,应及时进行纠正;其环向扭转值,按筒壁外表面的弧长计算,在任意3m高度内不得超过30㎜,全高范围内不得超过200㎜。
7、滑模中心偏移时,应逐渐地进行纠正,每节纠正量不宜超过20㎜,当利用操作台的倾斜来纠正中心偏移时,其倾斜度宜控制在1%以内。
8、内外模板的脱模强度,应不低于0.3Mpa且不高于0.35MPa;砼的出模强度的检查,每一工作班应不少于两次。
9、在每次模板提升后,应立即检查出模砼有无塌落、拉裂和麻面,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修理及处理;脱模后砼应浇水或喷膜养护,保证经常湿润,其延续时间不应少于7天。